Twitter

Saturday, December 05, 2009

起跑點的迷思

教了一些年的英文,學生從2歲半到77歲都有,雖然沒有到作育英才,也沒有誤人子弟。但卻到了台北才發現,現在的家長和以前爸媽都不太一樣。雙薪家庭比例的增加,大部份的父母都沒有時間陪伴小孩,所以就讓小孩去上安親或才藝班。怕小孩在安親班寫完作業後沒事做,便安排了一連串的才藝課程,一來小朋友不會沒事作,二來還可以多學到不同的才藝。基本的心算,鋼琴,加上跆拳道,舞蹈,美術,小朋友的行程排得比我還滿。有時一天有三到四堂的課,就已經佔掉將近五個小時的時間,加上午餐、點心,一整個就是趕趕趕。從中午放學回到安親班,已經快十二點半. 爸媽希望他們能在回家前就把所有的事情完成。sometimes I think that's really impossible to make it. 如果家長自己來當一天的小孩,他們應該就不會再這樣做了。(離題了)讓我沒辦法了解的是,英文、心算、美術、跆拳、舞蹈等等,都是小朋友自己喜歡、想學的嗎?? I seriously doubt it. 前些日子,看到一段話 "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點,學習就像是一場馬拉松, 也許開始時蠃在起跑點,但未必能一路領先到終點。"一昧的壓縮小孩的童年,不見得能使他們嬴在起跑點,反而會使他們失去了他們一生中最寶貴的童年。所有的學習,都需要持之以恆的練習。"持之以恆"才是重點。學習的量,學的東西的多少,並不代表是不是每樣都專精。學習的質比量重要的多。身為英文老師的我,我女兒的英文其實並不是太好。幼稚園畢業後,他說不繼續學英文,我也沒讓他繼續。到了三年級,他突然想學了,我才讓他去上課。一開始,他有點跟不上,但是因為是他自己選擇的,且他有興趣,靠自己的努力加上我的幫助,也漸漸趕上。現在的他,喜歡上課,自動和我說英文。有著這樣的態度,學習才會持久。但是這一切,我無法和家長說,所以只能在這分享。也許幾年後我會懊惱,但是現在,看到我女兒自發性的學習,對我來說,也就夠了。

0 Comments: